来源:本站 作者:四川自考网 时间:2024-07-08 阅读:1次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认为,人的发展犹如白布放进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主导论
D.主体能动论
2.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具有( )。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局限性
C.社会制约性
D.社会能动性
3.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论》
D.《教育漫话》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5.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6.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养法
7.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
A.娱乐与竞技性
B.普及性与文化性
C.教育性与基础性
D.全体性与全面性
8.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社会课程
9.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这种考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1.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政治和其它学科教学
B.课外和校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2.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这种强化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内部强化
13.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14.杨老师在教学中对所讲的例题时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同时也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来促进学生哪种思维的发展?( )
A.动作思维
B.直觉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5.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自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涛的人格发展处于( )。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对绝望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16.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 )。
A.两极性
B.适应性
C.复合性
D.社会性
17.张博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18.高中生曲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曲鸣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地推着位坐轮椅的老人上斜坡路, 她非常感动。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感体验
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
20.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哪种教学能力比较突出?(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反思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操作能力
21.朱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朱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属( )。
A.强硬专断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民主平等型
⼆.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分析题)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23.(分析题)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有间接经验构成。
24.(分析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从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
25.(分析题)学习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三. 简答题:根据题⽬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论述题)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7.(论述题)简述贯彻科学性和思维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28.(论述题)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9.(论述题)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四.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
(一)
材料:
分析1: 我刚接初二(3)班班主任时,班级风气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培养班集体。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近期(两个月) ,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近期,主要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级建设,中期,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力求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我没有在第一次班会课 上训话,而是对同学们表达了希望和信任,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级。同时我深入学生中间,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实行德育考核,奖罚结合,并定期向家长通报,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
第二,在重新组建班委会过程中,学生反映,生活委员翁丽常常自自习课带头讲话,课间吵闹造成不良影响,我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撤换她。当宣布这一决定时,看到她情绪低落,我没有简单批评她,而是关心她, 告诉他我这样做,是为班级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同学着想。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她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原班委会基础上,根据各班委的特长进行了适当调整。第三,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篮球赛”“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额度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第四、针对后进生,我分别采取了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辅导方式,在促进学生转变中起了较好的作用, 同事也壮大了班集体。比如,我班赖明同学脾气暴躁,常仗着大块头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撞,但他们特别擅长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打得好,当时恰逢学校组织班级间篮球赛,我意识到转化的机会来了。我找到他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并请他做班级篮球队队长,他很感动。赛场上,赖明奋力拼搏,表现出色,我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又推荐他做体育委员,得到全体同学同意。在此基础上,我又找赖明谈话,希望他珍惜大家对他的信任。从此,他从班级“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直到初三以良好成绩毕业。
30.(分析题)问题: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主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8分)。
(二)
材料:
高一女生马英前几天向班主任廖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感觉自己喜欢上了班里的男生周勇,上课时, 总是走神,不由自主的看周勇在干什么,下课后,她的目光总是跟随周勇的身影;如果看不到周勇,她就心神不定,书也看不进去。她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被父母,老师发现。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因此下降。她十分困扰,问廖老师自己该怎么办?
31.(分析题)(1)请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特点分析案例中马英的问题。(10分)
(2)如果你是马英的班主任会提出什么建议? (8分)
1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支持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该理论把人的发展完全看成是由环境影响的结果,认为人只能在环境中消极地生活和发展,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在改造环境中的作用。题干中,“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出自《墨子·所染》,意思是在青色染料里,(织物)就染成青色;在黄色染料里,(织物)就染成黄色。加到里面的染料变了,染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墨子的这种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B项正确。
A项: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代表人物有高尔顿、霍尔等。不属于墨子的观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主导论属于维果斯基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不属于墨子的观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主体能动论强调了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属于墨子的观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等。其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3)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题干中,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教育的萌芽;新的社会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的教育的延续,说明了教育的发展可以独立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而存在,属于相对独立性。A项正确。
B项:历史局限性与时间、空间有关,是指受当时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局限。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社会制约性是指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苏苏和规模,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能动性主要是指人不像一般生物对周围环境的依赖呈消极、被动状态,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在能动地改造环境和改造自我的过程中积极适应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教育学创立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划时代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其中,《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著作,该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根据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教学原则,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泛智教育思想,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B项正确。
A项:《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论》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主要教育著作,原名为《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另外,《教育论》又称《康德论教育》,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其中论述了其“绅士教育”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其中,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倡导进行实学。清政府决定自1906年开始,一律停止所有乡会试,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因此,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学堂等改革始于清末。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废科举、兴学堂的时间,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与观点。巴班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曾经长期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代表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他将现代控制论、系统论观点用于教学论研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A项正确。
B项: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建构主义起源于认知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尔伯格、斯滕伯格、维果斯基等。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创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和自我修养法。其中,自我修养法也叫做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个人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道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题干中,王老师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属于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的自我修养法。D项正确。
A项: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狭义的体育特指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区别于社会体育的根本是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如果说社会体育主要是娱乐性、竞技性的话,学校体育的特点则在于其教育性和基础性,即通过传授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自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性与基础性。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属于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课程类型。根据设计开发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题干中,该中学在专家指导下,组织教师对开发了传承侗族织锦工艺的民族特色“侗族织锦课程”,属于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校本课程。C项正确。
A项: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课程是指学习者在校外即在社会上受教育的课程。这类课程分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其中,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其功能主要包括:(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2)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题干中,李老师新学期伊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摸底考试,属于为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状况而进行的诊断性评价。B项正确。
A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所进行的评价分类。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调节下才能系统地迅速地学到知识。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影响了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动性调动的程度,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属于教育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校的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因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A项正确。
B项: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主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班主任工作主要涉及八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个别教育工作。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行成了很有特色的认知—行为主义模式,即社会学习理论,他把强化的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类。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题干中,陈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校长嘉奖后,自己也要努力学习,这是一种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B项正确。
A项: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内部强化是个体对自身进行奖励来促进反应概率的增加。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动机冲突的分类。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其中,双趋冲突是指并存的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它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主体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中,李哲既想去足球赛,又想去看演唱会,但是两者时间冲突只能选择其一,这时候他面临的冲突是双趋冲突。A项正确。
B项:双避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重趋避冲突是指主体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
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杨老师讲解题目的时候尽可能给出多种解法,也积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发散思维。D项正确。
A项: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把具体、实际的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它往往是人们在边做边想时发生的,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离开了感知活动或动作,思维就不能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辐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与“发散思维”相对。其特征是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解答。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其中,青年期主要指的是12-18岁的人群,面对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于青年期的人格发展任务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这一阶段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题干中,进入中学的韩政经常思考“我是谁”,并且对于未来从事何种职业,未来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感到迷茫,说明他现在正处于青年期,面对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项正确。
A项:主动感对内疚感是学前期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约处于3-6、7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是成年晚期的冲突,这一阶段人群处于60岁以后。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是儿童早期冲突,这一阶段儿童大约处于1.5-3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情绪的特点。情感两极性是情绪维度各个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种对立的状态,是指人的任何一种情感体验,都有一种与它性质相反的情感体验相对应。如欢乐—悲哀、爱—恨、紧张—轻松、强—弱、肯定—否定等。题干中,中学生晓涛时而温和,时而暴躁,时而欢乐,时而忧郁。这说明晓涛的情绪具有两极性。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题干中,张博经常食欲不振,消极悲观,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没有什么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症。C项正确。
A项: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例如,门是否锁好)、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情绪的状态。个体的情绪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其中,心境是指个体的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心境体验会使人的情绪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它具有长期性、弥散性的特点。题干中,曲鸣因为自己原创的诗篇在报纸上发表,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近期做任何事情都很愉快,这属于心境。A项正确。
B项:激情是指个体的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应激是指在一种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个体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一方面,它可能提高人的激活能力,表现为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人行为紊乱、判断失误,不能准确地做出符合当时目的的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热情是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不属于情绪的状态,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品德结构中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①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引起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采取见义勇为的行为。它对道德行为有着迅速定向的作用,在它的影响下,人可能做出高尚的道德行为,也可能做出卑劣的不道德行为。②形象性的道德情感,这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分为由直接感知的具体道德形象(如身边的榜样)所引起的情感体验, 以及由想象某些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而激起的情感体验。道德形象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如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及其光辉事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使人们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③伦理性的道德情感。题干中,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地推着位坐轮椅的老人上斜坡路,她非常感动,是直接感知的具体道德形象(这个推老人的同学)所引起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种道德情感属于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B项正确。
A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想像的道德情感,即想象某些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而激起的情感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的教学操作能力比较突出。D项正确。
A项: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分析和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和个性特点的了解和判断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和强硬专断型四种。其中,仁慈专断型的教师不认为自己是专断独行的人,表扬并关心学生,但在班级的工作标准上以“我”为中心。学生的典型反应是大部分喜欢他,但看穿他这套办法的学生可能恨他,在各方面依赖教师,屈从,缺乏个人的发展。题干中,朱老师很关心学生,但对学生很严格,常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朱老师,也能按他的要求去做。朱老师对班级的领导类型属于仁慈专断型。C项正确。
A项:强硬专断型教师的领导特征是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要求立即无条件的接受一切命令,遵守严厉的纪律;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放任自流型的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时缺乏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很难作出决定,没有明确目标,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民主平等型的教师会与集体共同制订计划和作出决定。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正确答案是:
(1)此说法错误的。
(2)教育对人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即教育的正向功能比如教育促进了人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积极的作用。教育对人也可以产生消极阻碍的作用即教育的负向功能比如中国应试教育扼杀了人的创造性,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总是积极的是错误的。
(3)故题目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
(1)此说法正确的。
(2)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样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学校课程内容还是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但是在传授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4)故题目说法正确。
正确答案是:
(1)此说法错误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这四个阶段都是按照顺序相继出现的是不可跨越的。因此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是错误的。
(3)故题目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
(1)此说法错误的。
(2)按照迁移理论来说只要材料中有相似的成分、要素或者原理便可以进行迁移。同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认为只要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具有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便可以进行迁移。因此,学习材料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的说法是错误的。
(4)故题目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是: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5)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正确答案是: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如下: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5)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正确答案是: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五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发展顺利与否对人格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童年时代的欲望满足和挫折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密切。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如下:
(1)口唇期(0—1岁)
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的需要。如果这个时期口欲的满足不当,或满足太多,将使人失去向前发展的动机;满足太少也会使人畏惧进入下一阶段,发生滞留现象。
(2)肛门期(1—3岁)
该时期儿童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该时期儿童经历排除与保留等方面的冲突,一方面他想根据自己的意愿排便,追求满足;另一方面他受到父母的控制,必须忍耐和等待。
(3)性器期(3—6岁)
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此阶段的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的知识、娱乐和运动等。
(5)生殖期(11—20岁)
儿童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发展趋于成熟。
正确答案是: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6)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正确答案是:
材料中,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如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培养班集体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材料中,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近期(两个月),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并且严格执行,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要想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材料中,生活委员翁丽常常自习课带头讲话,造成不良影响,班主任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撤换她,并且及时做好相应的谈话,最后使得她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原班委会基础上,根据各班委的特长进行了适当调整,建立了良好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班主任在刚接到一个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材料中,班主任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常规》,严格运行德育考核等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班主任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锻炼学生。材料中,班主任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篮球赛”“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 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材料中,班主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班主任还应该重视个别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班主任要重视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材料中,班主任针对后进生,分别采取了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辅导方式,在促进学生转变中起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壮大了班集体。比如,班主任引导赖明同学从班级“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成绩也获得了提高。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学会正确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正确答案是:
(1)根据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分析,材料中的马英有以下问题。
首先,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方式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步入青春期之后,中学生对异性表现出神秘感、好奇心,然而由于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异性交往存在着偏见和误解,中学生很少开诚布公地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材料中,马英对自己的状况非常忧虑,担心被父母和老师发现,把自己的心事藏于心底,这说明马英在与异性的交往方式上具有隐蔽性。
其次,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动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他们不能准确地区分友情和爱情。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异性交往的动机可谓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是以谈恋爱为目的,而是对异性充满好奇。材料中,马英正值青春期,青春期交往动机强烈,当她发现自己看到班级上的男生周勇时会出现走神、心神不定等状态时,她便以为自己是喜欢上了周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家长和教师对异性交往一味回避不谈而导致孩子们对异性交往充满好奇和神秘感,难以准确地区分友情和爱情。
再次,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有欲望趋向强烈的特点。由于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不断变化,再加上各种书刊媒体影视的影响,中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太过紧张。材料中,马英渴望与异性交往是一种正常现象,而马英太过紧张,努力克制,心神不宁,干什么事都分心,体现了中学生交往动机强烈但认知不足的特点。
(2)如果我是马英的班主任,我会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加强教育。教师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从思想、认识、观念、态度上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正确的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予以指导,使他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这些问题,消除盲目性和神秘感。
其次,指导行为。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按照社会文化规范的要求,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处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
最后,老师应该尊重马英同学,将马英同学与她倾述的内容保密,并且正向引导。引导马英同学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为其指明方向,树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