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化落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和选拔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和较高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旅游行业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在培养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着重考核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旅游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的学历层次为专科,专业大类为旅游大类,专业类别为旅游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考试课程门数为15门,总学分70分。课程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每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本课程的相应学分,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
凡取得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成绩和规定学分,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颁发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现代旅游管理与服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旅游企业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在旅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策划、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要求初步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相关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旅游企业运营与服务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
1.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2.初步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能,具备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能力;
4.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了解导游带团流程,具备旅游讲解能力;
5.熟悉国家旅游产业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6.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540101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试 方式 | 备注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0370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笔试 | |
2 | 1265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笔试 | ||
3 | 13124 | 英语(专) | 7 | 笔试 | ||
4 | 0001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笔试 | ||
00019 |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 2 | 实践 | |||
5 | 13125 | 高等数学(经管类) | 6 | 笔试 | ||
专 业 核 心 课 | 6 | 13886 | 经济学原理(初级) | 5 | 笔试 | |
7 | 13126 | 管理学原理(初级) | 5 | 笔试 | ||
8 | 06011 | 旅游学概论 | 4 | 笔试 | ||
9 | 00187 | 旅游经济学 | 5 | 笔试 | ||
10 | 00188 | 旅游心理学 | 4 | 笔试 | ||
11 | 00191 |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 5 | 笔试 | ||
专 业 拓 展 课 | 12 | 00192 | 旅游市场学 | 4 | 笔试 | |
13 | 03922 | 中外礼仪 | 5 | 笔试 | ||
14 | 06944 | 中国旅游文化 | 4 | 笔试 | ||
15 | 01521 | 导游基础知识 | 6 | 笔试 | ||
16 | 06177 | 旅游公共关系学 | 4 | 笔试 | 免考英语(专)替换课程 | |
17 | 07475 | 旅游企业管理 | 6 | 笔试 | ||
总学分 | 70 |
五、主要课程说明
1.旅游学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旅游学的基本概念,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和产业特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旅游专业领域的核心概念,能够分析现存的各种旅游现象,了解旅游业构成及未来发展趋势,熟悉未来职业领域及产业特点,为进一步学习《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2.旅游经济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经济学在旅游中的应用,掌握旅游经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并指导旅游经济活动实践。
3.旅游心理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分析。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涉及旅游活动的心理学问题,包括旅游者的心理变化规律,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的心理学问题以及旅游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等,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旅游活动,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将来走上旅游岗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旅行社的性质与职能、旅行社的基本业务、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理念、旅行社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
使学生了解旅行社及旅行社行业的基本情况,熟悉旅行社的组织设计与组织管理,掌握旅行社的业务流程,掌握旅行社各个部门的业务运作及管理,了解新技术条件下的旅行社业务及管理,掌握并学会运用旅行社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顺利地开展旅行社相关业务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5.旅游市场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旅游营销的重要性、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旅游营销及营销管理等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对旅游市场上的消费者个体或者机构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对自己的产品能够进行准确的定位,针对目标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渠道策略,促进产品的销售,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6.中外礼仪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外服饰礼仪、中外体态礼仪、中外见面交往礼仪、中外通信联系礼仪、中外馈赠礼仪、中外宗教礼仪等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与主要客源国国家人民在互通交往方面的有关礼仪,有助于增进与各国人民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友谊,同时也能够在旅游接待实践中正确运用相关礼仪,给各国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7.中国旅游文化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旅游文化的类型、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中国建筑文化与旅游、中国园林文化与旅游、中国宗教文化与旅游、中国戏曲文化与旅游等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传统和价值,掌握园林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内容;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
8.导游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自然地理概述,中国历史发展概要和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国部分少数民族概况,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分类、构景手法和现存园林,中国烹饪的特点、流派,四大菜系,名茶和名酒以及中国各类旅游景观和导游工作中会运用到的中国文学知识等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位,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真正在旅游工作中承担起“文化大使”的重任。
9.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略)。
10.实践性学习环节课程(按主考学校要求执行)。
六、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2学分。
凡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课程为一门课程,考生必须取得两个部分的合格成绩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七、其他必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