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细化落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在培养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着重考核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科)专业的学历层次为专科,专业大类为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专业类别为公共事业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考试课程门数为15门,总学分72分。课程按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每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本课程的相应学分,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
凡取得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成绩和规定学分,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颁发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事务管理、社区服务、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社会工作的实务技能,具备从事社会工作业务及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具有公共情怀、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主流方向;
3.具备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能力,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基本技能;
4.具备服务老龄、残障人士、儿童、妇女的基本能力,满足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相关岗位的需求;
5.熟悉国家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对于社会问题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590101
课程 类别 |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试 方式 | 备注 |
公共 基础 课 | 1 | 0370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笔试 | |
2 | 1265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笔试 | ||
专 业 核 心 课 | 3 | 00272 | 社会工作概论 | 5 | 笔试 | |
4 | 00273 | 社会工作实务 | 6 | 笔试 | ||
5 | 00288 | 社会调查方法 | 6 | 笔试 | ||
6 | 07490 | 社会学基础 | 6 | 笔试 | ||
7 | 00274 | 社会政策与法规 | 6 | 笔试 | ||
8 | 03508 | 劳动与就业 | 6 | 笔试 | ||
专 业 拓 展 课 | 9 | 14464 | 小组工作 | 4 | 笔试 | |
10 | 14187 | 社区工作 | 4 | 笔试 | ||
11 | 14185 | 社会心理学基础 | 4 | 笔试 | ||
12 | 14175 | 社会保险 | 6 | 笔试 | ||
13 | 13614 | 个案工作 | 4 | 笔试 | ||
14 | 14103 |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 | 4 | 笔试 | ||
15 | 06095 | 社区服务 | 5 | 笔试 | ||
总学分 | 72 |
五、主要课程说明
1.社会工作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发展,社会工作哲学基础、价值观和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基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工作督导,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与老人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救助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及其社会工作实务,同时也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社会人文关怀素养和专业价值观等,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以及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特点,国外和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社会工作实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的历史、定义、目标与使命,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的场所、案主和专业角色,生态系统视角,优势视角与总体干预模式,社会工作价值,微观实务的个案工作,中观实务的小组工作,宏观实务的组织工作与社区工作,总体干预的通用过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以及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技巧等,了解社会发展与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服务社区与人群,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和技巧提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民众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
3.社会学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绪论,人的社会化,社会群体与社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互动与社会和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方法和应用技巧,了解社会学入门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背景知识的能力。
4.社会政策与法规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特定人群法规与政策,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价值观基础、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理、我国各领域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具体内容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所需的相关政策、法规等;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研究方法、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以及我国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涉及的政策、法规的相关内容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科学的社会工作的政策与法规观念,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课程知识分析与解决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的专业能力。
5.劳动与就业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劳动概述,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力市场,劳动者收入分配,就业概述,就业政策,失业,职业基础理论,求职准备,求职面试,竞争与择优,高技术对工作的影响,未来工作展望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劳动与就业社会工作核心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守则,以及劳动与就业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劳动与就业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知识、技巧,了解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中一些基本方法、技巧,了解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等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还要对国内外关于劳动、就业等问题的相关政策也有一些基本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在劳动与就业社会工作领域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多种专业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专业服务的能力。
6.小组工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小组的领导,小组的沟通和冲突,小组构成,小组的筹备,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小组的评估,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并能有效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的能力。
7.社区工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区工作概述,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矫正,社区组织,社区工作的过程与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区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等专门知识与技巧,了解社区工作的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实践场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运用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去分析解决社区问题,开展社会服务、提升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
8.社会心理学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自我、社会认知,社会行为,态度与偏见,人际关系,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团体与领导,健康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生长历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主要方法,了解与社会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社会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热点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并能运用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9.社会保险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险研究的对象与目的,社会保险研究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研究的方法,学习社会保险的意义与要求,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险的对象、目的、意义与特征,社会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精算,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险预算,社会保险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中国古代和旧中国的社会保险,台港澳社会保险,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社会保险的内容,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保险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和方法,了解社会保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险发展历程、主要理念、未来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并能运用社会保险相关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10.个案工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个案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个案社会工作的原则与专业关系,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调适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法,理性情绪治疗法,结构家庭治疗法,联合家庭治疗法,任务中心模式,个案管理模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从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整个流程的方法与技巧,尤其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助人过程、会谈技巧以及相关的直接实务理论和间接实务理论,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知识体系以及实务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有效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去满足服务对象的个别化需求的专业能力。
11.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理论,性别与人类行为,家庭与人类行为,组织与人类行为,社区与人类行为,社会政策与人类行为,胎儿期的行为发展,婴儿期的行为发展,幼儿期的行为发展,儿童期的行为发展,青春期的行为发展,青年期的行为发展,中年期的行为发展,老年期的行为发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个人、群体、社会和文化系统之间互动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了解有关人类各个生命阶段的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精神的发展的理论和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理解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能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做科学性的判断和决策,为社会工作实务的诊断、分析和介入提供专业依据的能力。
12.社区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社区服务认知,构建社区服务队伍,认知社区服务工作方法,社区青少年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区妇女服务,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矫正服务,社区优抚服务,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社区再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知识,理解与运用社区服务的主要理论、方法与技巧,了解社区服务中的社区概念、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对象和基本内容及其特征,社区服务的伦理守则与指导原则,社区服务与商业服务的区别与联系,中外社区服务的现状、成就、问题与挑战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程度社会工作专业角色的、能较为熟练地采用适切的社区服务的多种方法和手段,科学地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满足社区发展以及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的综合性的能力。
13.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略)。
14.实践性学习环节课程(按主考学校要求执行)。
六、其他必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