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作者:四川自考网 时间:2024-07-08 阅读:5次
2021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2.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
A.个性化与道德化
B.社会化与个性化
C.社会化与标准化
D.个性化与趋同化
3.“跳─跳,摘到桃”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 )。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范例教学理论
C.合作教育学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5.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 )。
A.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 C.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B.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 D.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
8.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
A.以学习个体经验为主
B.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以学习群体经验为主
9.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增强学生体质
B.传授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C.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D.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1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12.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3.阳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继时型
D.同时型
14.赵敏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有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为了改变她的这一弱点,老师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当她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这种促进行为改变的方法属于( )。
A.行为强化法
B.精神分析法
C.榜样示范法
D.系统脱敏法
15.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朝向小鸟,这种现象属于( )。
A.随意前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6.欣怡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并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欣怡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7.李伟同学在上课前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他就会认真听课,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种现象是( )。
A.结果期待
B.过程期待
C.社会期待
D.效能期待
18.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按福勒等人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张老师的成长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结果阶段
19.晓东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于是他学习更加努力。晓东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外部动机
B.近景、内部动机
C.远景、外部动机
D.远景、内部动机
20.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1.李利今天新学习了20个英文单词放学后,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直至背会全部单词。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监控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复述策略
⼆.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22.(论述题)教学评价就是某一学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评价。(8分)
23.(论述题)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8分)
24.(论述题)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8分)
25.(论述题)气质由遗传决定。(8分)
三. 简答题:根据题⽬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论述题)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0分)
27.(论述题)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0分)
28.(论述题)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分)
29.(论述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0分)
四.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
(一)
材料:
上学期初,我们班转来个学生叫王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不认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还常常旷课。我对王伟定期家访,在家访中了解到,早在王伟读小学的时候,父母为了不让他到处乱跑,便常给他零花钱去玩电子游戏,以至于形成了网瘾。鉴于此,我建议王伟的父母多抽些时间来与他交流、沟通,并控制好他的零花钱,尽可能地限制他玩网络游戏。同时,我发动了全班同学利用各种报刊、网络收集资料,并召开了一次题为“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主题班会。通过激烈辩论,最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弊远远大于利,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王伟在班会课后感中写道:“通过主题班会,我才真正意识到经常旷课上网是多么愚蠢。过去我对学习一直不感兴趣,上课听不懂,整天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我就常常逃课去上网了……”针对王伟的情况,我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并为他采取了一项措施:他每坚持一天不上网,就会有一位同学给他写上一句祝福或鼓励的话。我们班共有50个同学,有四十九颗火热的心愿意帮助他。我希望他不要辜负同学们的期望,王伟爽快地说:“没问题。”此外,为了培养王伟对班集体的责任心,我与班委协商,让他担任学校清洁区卫生评分员,他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同时,同学们充分发掘王伟的特长,在每次出黑板报时,就把画报头和插图的任务交给他。班干部们也非常热心,主动担任王伟各科学习的辅导员, 常常辅导他做作业。一学期过去了,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比以前明显提高,思想也有了很大进 步。
30.(分析题)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二)
材料:
初中开学的第一天,七年级(1)班班主任李老师到班级开班会,她在点名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
“上官文俐?” “到”。
“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叫上官文伶? “是的。”
“我记得上官文伶,她是我前几年带过的学生,她学习很努力,成绩优秀,平时很有礼貌,大家都很喜欢她, 我看你和她长得非常像,在各个方面你也应该像她一样优秀。”
两个月后,班主任推荐她参加学校的中学生创新竞赛,结果她取得了好成绩。得到这个好消息后,李老师对她说,“正如我想的那样,你不但爱学习,还很有创新意识。”在随后的日子里,上官文俐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积极为班级服务,努力使自己成为李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像她姐姐一样优秀的学生。
31.(分析题)问题:
结合案例阐述教师期望的作用(10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8分)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凯洛夫的著作的影响。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对新中国的成立以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多影响。我国建国初期教育领域全面学苏联的教育经验,1950年12月,出版了苏联凯洛夫所著的《教育学》中文译本,此书被列入当时的“大学丛书”,并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教材。C项正确。
A项: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也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论共产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的一部教育论文选集,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广泛地论述了共产主义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问题,他认为,要把青少年塑造为共产主义新人,就必须把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的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也叫个体功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促进个体个性化,另一方面是促进个体社会化,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到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发展区。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强调“跳一跳,摘到桃”,正体现了这一点,A项正确。
B项:范例教学是使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把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之上。这种新型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教育中始终保持无条件的平等,师生都享有尊重、信任、相互要求的权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所谓“最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具体班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和实施一整套教育教学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或者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一般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其中,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实地测算、地形测绘、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体现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符合实习作业法的表述。D项正确。
A项: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参观法又称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课程理论流派。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其强调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与兴趣。B项正确。
A项:学科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等,其强调以学科的逻辑体系为中心,主张分科教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要素主义课程论属于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中的一种,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永恒主义课程论属于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中的一种,其代表人物是赫钦斯等,强调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4)教育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可见,对于学生来说,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其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 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题干中,“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体现了王老师既传授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属于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项正确。
A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学校体育的任务有三项:第一,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的体质;第二,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勇敢顽强、努力进取、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其中,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学生在行为实践中接受磨炼和考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为: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A项正确。
B项: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影响遗忘进行的因素之一是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其中,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因此,题干中“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属于近因效应。B项正确。
A项: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前摄抑制为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倒摄抑制为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认知风格的差异。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可以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其中,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题干中,阳慧常以老师、同学的建议作为参照做出决策,她的这种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A项正确。
B项: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继时型加工的特点是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步只考虑一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检验完再检验第二个,一环扣一环,直至把问题解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同时型加工的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方式,同时考虑几个假设,并兼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具体操作方法:每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时,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出现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题干中老师当张敏主动提问时,就及时给予表扬,这说明老师运用了强化法。A项正确。
B项:精神分析疗法又称心理分析,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很多疾病,特别是神经症、心身疾病都与患者经历中的矛盾冲突、情感、挫折在意识里的反映有关,或由其转化而来的。病人的症状是无意识层次传递出来的信息,精神分析法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里的矛盾症结,用内省的方法挖掘出来,带回到意识领域来,用现实主义原则予以彻底解决,并帮助病人对症状和被压抑的冲突之间的关系产生顿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榜样示范法是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系统脱敏法的创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学家沃尔朴,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包含以下三个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从最轻微的恐怖或焦虑到最强烈的恐怖或焦虑依次安排)。(2)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3)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其中,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安静上课时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的注意是没有预先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因此是无意注意。C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独有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其中,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题干中,欣怡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不可变更的,并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说明欣怡处于权威阶段。B项正确。
A项:前道德阶段(2~5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的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可逆性阶段(8~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而是要求平等,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就是强化,强化的作用在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他认为,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和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个强化的期待。期待就是先行因素。期待分为两种:一种为结果期待,一种为效能期待。其中,效能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题干中,李伟同学认为自己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时,就会认真听讲,是对自己能力的推测或判断,D项正确。
A项:结果期待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比如,学生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与题干不符,排除。
B、C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关注学生阶段是指当教师顺利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题干中张老师能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表明张老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B项正确。
A项: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作用与学习活动关系的远近,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系。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外部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题干中,晓东因其父母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优异,就奖励一部华为手机而努力学习,属于近景、外部动机。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题干中,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是没有预先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属于无意想象。B项正确。
A项: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其中,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题干中,李利同学一遍一遍地背诵属于复述策略。D项正确。
A项: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正确答案是:
题干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教学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均可进行。因此,题干仅仅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对教学评价的理解比较片面。
故表述错误。
正确答案是:
题干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表述错误。
正确答案是:
题干说法错误。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既可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不一定就是负迁移。
故表述错误。
正确答案是:
题干说法正确。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通常称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上叫气质。所以,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故表述正确。
正确答案是: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正确答案是: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正确答案是: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3)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
正确答案是: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正确答案是:
(1)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
第一,材料中的“我”贯彻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我”面对王伟的情况,开展班会提高他的思想意识,并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体现了疏导原则。
第二,材料中的“我”贯彻了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材料中的“我”通过组织班会提高王伟的思想意识,并要求王伟坚持不上网的行为,让他担任班干部,参与出板报,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第三,材料中的“我”贯彻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材料中的“我”对王伟定期家访,并与他的父母沟通对王伟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第四,材料中的“我”贯彻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中的“我”发动全班同学开展主题班会,并集体对王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帮助鼓励王伟摆脱网瘾,体现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第五,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材料中的“我”能够针对王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家访、开展主题班会等措施,帮助王伟摆脱网瘾,取得了较大进步,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第六,材料中的“我”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的“我”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现王伟的特长,调动他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第七,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针对王伟的情况,“我”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并为他采取了一项措施:他每坚持一天不上网,就会有一位同学给他写上一句祝福或鼓励的话。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我”能够贯彻德育原则,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值得我们学习。
正确答案是:
(1)
该案例中的老师正确的运用了教师的期望效应。
教师的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材料中,李老师希望上官文俐同学会和她姐姐一样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很有礼貌,结果上官文俐在两个月的创新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李老师说她不但爱学习,还很有创新意识。结果她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积极服务,努力使自己成为李老师期望的如她姐姐一样优秀的学生。正体现了教师期望的作用。
(2)
上述案例给予我们以下教育启示:
①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期望。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们应该努力的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③作为教师,我们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关心、多热爱、多表扬、多肯定、多赞美、多奖励、多帮助,多给予肯定的评价。
④作为教师,进行教育时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们要做到教育不要仅限于少数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防止消极的期望引导学生向坏的方向发展。
⑥作为教师,我们应对所有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